時代雖然不斷演變,但神的話語安定在天、永不改變,這是我們所明白的。但是因為時代不斷推移,語言一直在改變的時候,如果我們的翻譯能夠更加的忠於原意、更加的傳神和貼近時代,就真的能幫助青少年人明白神的話語。接下來我會分三部分講解。
第一部分分為兩點:根據《新漢語譯本》的總體原則“忠於原文的譯本”來看哥林多前書,然後我們會以“貼近生活的文字”來看這個譯本。因為早上這場發佈會的對象是針對教牧同工的,所以接着我會談這個譯本對教牧同工的影響。關於這個“忠於原文的譯本”,我想舉出幾方面的例子。第一,就是在用字方面怎樣忠於原文。讓我們看看《新漢語譯本》哥林多前書三章1至3節。這些細微的部分要用心才留意得到,不然就會忽略。三章1至3節,這裏保羅說“至於我,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看作屬靈的人,只能把你們看作屬肉體的人,好像基督裏的嬰孩。我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因為你們那時候還不能吃;就是現在,也是不能,因為你們仍然是屬肉體的。在你們中間既然有嫉妒紛爭,難道你們還不是屬肉體的,照着世人的方式生活嗎?”這裏你們看到“屬肉體”這個詞出現了數次,過往的大部分譯本都是只說“屬肉體”的,但是大家會發現第1節的最後一句“屬肉體”後面多了“的人”這兩個字,這實在是有分別的。因為在原文中是用了兩個不同的字。在第1節的是 ,而在第3節的是 和 是有分別的。研究原文語法的人都會知道,形容詞 是表示 made of,用甚麼製成的。如果用 就表示特質。在翻譯的時候我看到《新漢語譯本》翻譯的同工很細心,他將第1節的“屬肉體” 譯作“屬肉體的人”,換言之,上面保羅所說的,“我第一次來說的時候,你們只是一個普通、有血有肉的人”,他沒有責備他們。但在第3節,保羅想到從他傳福音到他們那裏開始,直到如今他寫信給他們這一段長時間,他們都沒有長進,保羅便責備他們:“難道你們還不是屬肉體的……嗎?”,意思是說你們在性格方面顯得很血氣,而不是單單說他們是屬肉體的。《新漢語譯本》的腳註就是這樣解釋的,這一條註寫得很不錯。這就是這個譯本在用字方面忠於原文的例證。
另一個比較普通的例子,就是第五章1節。《新漢語譯本》的譯文是這樣的: “我確實聽說你們當中有淫亂的事;這種事即使在外族人當中也沒有,就是有人與自己父親的妻子同居。”這裏的“確實聽說”是對的,因為在原文用的字是指保羅真是聽到的,而不是“風聞”。因為風聞就是道聽途說,不清楚是或否,但是actually heard, reported 這就非常穩妥了。這可以支持保羅在下面強而有力的駁斥或指責犯罪的人,但是“風聞”就不能這樣表達了。我們知道在法律上,風聞的事是不能被證實的,是欠說服力的,要真的聽到才可以,所以這個又是一個忠於原文的好例子。
第二點是談在意義上怎樣忠於原文,剛才的例子是用字上。我會引用兩節經文,一節是第十五章57節,這裏談及主復活。這裏說“感謝神,他藉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把勝利賜給我們!”這裏的意義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忠於原文之外,還將真正的意思告訴了我們。這裏的“勝利”是神藉主耶穌賜給我們,而不是我們在主裏得勝,好像我們有分。如果我們說我們在主裏得勝,好像我們和祂一同去打仗,我們也有分得勝。但是這是不對的。原文是thanks be to God! He gives us the victory through 耶穌基督。感謝主!這裏將意義說清楚,將來我們不會以為我們有分於得勝,而是神藉耶穌基督的復活,將勝利賜給我們,這樣我們便會更加感恩,會更欣賞神在我們身上的恩典。
另一節在意義上忠於原文的經文是十六章3節。這裏說保羅要派些人拿捐款去耶路撒冷。第3節說“我來到的時候,你們舉薦誰,我就派誰去,帶着這些信,把你們的捐獻送到耶路撒冷去。”這個翻譯讀起來會很明白當保羅來的時候,由教會舉薦人,帶着保羅的薦信,然後把捐獻帶到耶路撒冷。而不是由教會將信透過代表人帶到耶路撒冷。有一些譯本讓我們以為那些薦信是由教會寫的,然後交給這些人帶到耶路撒冷。正確的應該是保羅為這些成員寫薦信,然後到他來耶路撒冷的時候,說教會派誰我就把這些薦信給他們帶到耶路撒冷。這是說到主詞和受詞的分別,這亦在意義上澄清了究竟是教會寫信還是保羅寫信。如果要正式寫註釋的話,誰寫薦信是分別很大的。教會寫薦信的力度不及保羅寫的大,現在是保羅寫的,因為保羅是使徒,他認識人、有主的眼光,他寫薦信更有力。以上兩節是關於意義上的。如果大家要看,可以看譯本後面十六章3節的註解,這說明了這個分別帶來的影響。
在時態方面,我也找到經文是忠於原文的。請看第七章31節,這裏說“享用這世界的,要像沒有沉溺於這世界的一樣;因為我們看得見的這個世界正在逝去。”這真是好啊!這裏的“正在逝去”是is passing away。原文用的是現在時式,而不是一個將來時式,亦不是“將要逝去”。這個世界真的不是將來才逝去,我們看到世界不斷敗壞,世界是一直的逝去。我們看到這個例子是很忠於原文的時態,這裏很準確的向讀者交代時態。這裏是忠於原文的例證。第二類的例證是用字貼近原文的例證。讓我們再看一次五章1節,說那個人和父親的妻子同居,這樣便符合現代語法。因為如果說是“收了他的繼母”,這樣便非現代語法。我們不是說要對比,但這個比較適合我們現代的文化。我們看和合本九章27節,保羅說“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這裏說“棄絕”是很嚴重的,但是現在這本譯本裏,大家看九章27節,這裏譯作“自己反而被淘汰了”。這裏保羅是用一個比賽的字眼,所以這裏用“淘汰”比“棄絕”更適合,做運動的就是“淘汰”,而不是“棄絕”。這就是貼近原文的例子。
《新漢語譯本》對眾教牧同工有甚麼影響呢?我會談及三點。第一個影響就是用的人可以放心,因為這個譯本裏面有很多註解,很仔細告訴你這個字是怎樣的、為甚麼我們會這樣翻譯的、原文是怎樣的,這樣用的人便會放心了。我們知道人最重要的是用東西要放心、要吃得放心,如果吃了錯的東西,花錢事小,傷身事大。當我們看到同工這麼用心的去處理這個譯稿的時候,我們覺得很放心,因為做的人不是掉以輕心,或是粗製濫造,所以這個譯本對教牧同工的第一個影響是可以放心使用。
第二個影響是方便,因為這裏有兩種的註解,一種是譯文方面的,另一種是譯註。譯文和意義,一個是這個字為甚麼會這樣用,另一個是意義上的,這就好像是一個簡化了的註釋書,卻不是註釋書。我們看內文時主要是讀聖經,而不是一直地讀註解,要看註解時便可以看腳註,如果與該書脈絡和信息的牽涉不是太明顯或較長的內容便會放在末註,那讀者可以一邊讀聖經,一邊讀解釋,這樣使用起來會更加方便,不用放一大堆解經書在桌上,特別是在預備講章、查經的時候,用一本書便可以了。我覺得今次的製作讓人翻閱時很方便,書不會太硬,也不會太軟,這些也是有心思的表現,翻閱的時候感到很舒服,用的時候便是 user-friendly。
第三個對教牧同工的好處是,假若教牧同工在查經小組或主日學班鼓勵你小組裏的弟兄姊妹用這個譯本,這樣教牧同工便可以節省很多預備的工夫及時間,因為既然小組的弟兄姊妹是讀同一個譯本,這樣教牧同工在解釋聖經的時候可以很快進入精意的部分,談實踐、談運用,而不是單單解釋一個字。這樣不但可以節省時間,也讓信徒有多一些時間去省思讀聖經最重要的是實踐,而不是單單明白,明白了之後又怎樣呢?神的話語就是讓我們得到得救的智慧,在各方面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榮耀神的聖名。
我存着一個感恩的心恭賀漢語聖經協會完成了這個製作,他們很謙卑的說這是“一個譯經夢的延續”,即是說這不是最後一個新的譯本,在將來的日子,主必再興起不同的人承接譯經的聖工。給大家一個比喻,將一本聖經比喻為一隻很美味的龍蝦,你很想吃掉牠,但是很難入口,因為龍蝦的殼很堅硬,這時你需要甚麼?你需要一個鉗子。聖經的譯本就是一些工具,協助我們把東西撬開,讓我們能夠品嚐它的味道。
願神賜福《新漢語譯本》!
(本文錄自4月16日《聖經•新約全書•新漢語譯本》
發佈會上李寶珠博士的講稿,經編者增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