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與譯經 - 2013年02月號






要與未信者同樂同哀同心嗎?

◎馬榮德(本會編輯同工)

《新漢語譯本》

14要祝福那些迫害你們的人;要祝福,不要詛咒。15要與喜樂的人一同喜樂,與哀哭的人一同哀哭。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心高氣傲,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17對任何人都不要以惡報惡;眾人看為美好的事,要留心思想。18可能的話,要盡你們所能與眾人和睦相處。19親愛的弟兄們,不要自己報復,寧可給神的憤怒留地步,因為經上記着:“主說:‘報復在我,我必報應。’”20不但如此,“如果你的仇敵餓了,就給他吃;如果渴了,就給他喝。因為這樣做,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21不要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十二14-21)

“要與喜樂的人一同喜樂,與哀哭的人一同哀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心高氣傲,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十二15-16)如果說這段經文是勸勉信徒彼此間應該如何相處的話,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感到意外。然而,如果說這些是指信徒對待非信徒應有的態度,我們心裏就很容易產生懷疑,甚至抗拒。不過,信徒不能與未信的人“同喜樂”、“同哀哭”、“同心”會是保羅的看法嗎?讓我們從保羅的用詞和寫作的結構去尋找答案。

在這兩節經文之中,有兩句片語分別在羅馬書出現過兩次:

  • 12:16 不要心高氣傲 μὴ τὰ ὑψηλὰ φρονοῦντες
  • 11:20 你不要心高氣傲 μὴ ὑψηλὰ φρόνει
  • 12:16 不要自以為聰明 μὴ γίνεσθε φρόνιμοι παρ᾽ ἑαυτοῖς
  • 11:25 免得你們自以為聰明 ἵνα μὴ ἦτε [παῤ] ἑαυτοῖς φρόνιμοι

這兩句片語在相距不遠的第十一章裏出現時,都是提醒信主的外族人不要小看未信的以色列人。那麼,保羅短時間之內在第十二章重複使用這些片語,很大機會是要教導信徒不要輕視未信的人。

另一方面,“不要心高氣傲”(μὴ τὰ ὑψηλὰ φρονοῦντες)同時與前一句“要彼此同心”(τὸ αὐτὸ εἰς ἀλλήλους φρονοῦντες)都使用同一個的分詞“思想”;兩句並排一起(τὸ αὐτὸ εἰς ἀλλήλους φρονοῦντες, μὴ τὰ ὑψηλὰ φρονοῦντες),就有一種強烈的對比作用:要這樣思想,不要那樣思想。綜合上述兩點,要與喜樂的人一同喜樂,與哀哭的人一同哀哭這種“同心”的表現,也應該是關於信徒與非信徒相處時的態度了!

想一想,要是保羅可以教導信徒“眾人看為美好的事,要留心思想”(17節),“要盡你們所能與眾人和睦相處”(18節),為甚麼他不可以也教導信徒要與未信的人同樂、同哀、同思想呢?

最後,如果第15至16節是關於信徒與非信徒之間的相處,那麼我們就會看到第14至21節有以下的結構:

  • 12:14---要祝福,不要詛咒
  • 12:15-16---應如何與非信徒相處
  • 12:17上----不要以惡報惡
  • 12:17下-18----應如何與非信徒相處
  • 12:19---不要自己報復
  • 12:20---應如何與非信徒相處
  • 12:21---要以善勝惡


保羅勸導信徒,因為信仰而受到迫害時,不應該以牙還牙。如果要報應,那是神自己的決定。信徒倒要祝福那些迫害者,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還要施以援手。這正是信徒“抵抗”迫害的方法:拒絕學效迫害者惡的手段,以“沒有虛假的愛”(十二9)來對抗強暴和迫害,決心“不要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21節)。

怎樣以“沒有虛假的愛”來看待未信的人呢?保羅的教導是:“要與喜樂的人一同喜樂,與哀哭的人一同哀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心高氣傲,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15-16節)